如何预防“家庭暴力”?

  发布时间:2011/3/7 9:54:05 点击数:
导读:预防“家庭冷暴力”的方式有许多,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设法沟通是最主要的。■妇女节特别关注“我们每天几乎都不说话,我有时想和他作一些沟通,可是他却一副冷冷的样子,我的话根本就说不出…

预防“家庭冷暴力”的方式有许多,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设法沟通是最主要的。


■妇女节特别关注

“我们每天几乎都不说话,我有时想和他作一些沟通,可是他却一副冷冷的样子,我的话根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再这样下去,我的精神真的要崩溃了。”这是一位正在遭受“冷暴力”伤害的中年女士的诉说。

夫妻双方存在这样的冷淡关系,已经在现代的家庭中成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家庭“冷暴力”。“冷暴力”,让许多妇女都“痛在心里”……

生活案例

没有沟通的日子令人崩溃

人到中年的许女士正经受着家庭冷暴力的伤害,她丈夫现在基本上不和她说话。

许女士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就是不愿意和我说话。每天我们下班回家,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他总是一副冷冷的样子,让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和他沟通。”许女士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在她的家庭生活中已经有两年了,如果这样下去,她真的会崩溃的。

许女士有一个上高中的男孩子,孩子有时看到父母在家里不说话,就经常躲到自己的房间。她试图和孩子进行沟通,可是孩子却说:“你们老不说话,我说什么呀,还不如自己做自己的事。”许女士说,她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因为他们夫妻间的冷漠而变得孤僻。

妇女呼声

想吵一架都成了奢望

连日来,记者陆续采访了多位已婚女性。她们均表示和自己的丈夫或多或少地有过冷暴力。

一位和自己丈夫共同生活了12年的女士说:“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大的争吵,没有大的波澜。可这能算是幸福吗?我们之间的话语越来越少,吵架对于我来说都是奢望,那最起码也算是沟通。”

“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位结婚5年仍然没有孩子的齐女士说:“可是我们的生活平淡得出奇。我们要在一起生活一辈子,不光是当年的花前月下,我想要丈夫的关爱,可是没有……”

一位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维权的热线再多,也不能完全抚平我心里的痛。那是看不到的隐痛。从来没有听过哪条法律是讲感情的,冷暴力是一种情冷淡,怎么用法律界定?其实一点点真心地谅解,一点点真诚地沟通,能够挽救多少家庭的悲剧……”

暴力调查

88%的夫妻经常互不理睬

中国法学会全国家庭暴力现状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在发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会出现夫妻双方互不理睬的现象,30%多出现负气使劲关门离家而去或摔东西的行为,48%的家庭会出现互相辱骂的现象,还有20%左右的家庭中,丈夫会威胁并殴打妻子。

“现在我们总是强调家庭暴力,那是因为有太多的妇女由于家庭的暴力而忍受痛苦。但是冷暴力在现在这个社会中逐渐地凸显出来,我们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北京市妇联权益部的工作人员说,“而针对这一块的工作实在是太难判定了,我们也力不从心。”

记者从北京市妇联获悉,今年北京市妇联将积极推动出台《北京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

危害严重

导致自杀、外遇和孩子孤僻

专家称,每个家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家庭冷暴力。如果严重了对家庭的和谐生活有很大的危害。

第一,家庭冷暴力的极限会使很多妇女产生报复心理,如果严重了,妇女会产生极端的做法。可能会自杀,甚至伤害自己的丈夫,如果家里有孩子还有可能伤及孩子。

第二,夫妻双方的冷暴力,也会使丈夫或者妻子有外遇,致使家庭矛盾进一步加深。

第三,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容易使孩子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致使孩子不能健康地发展,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

成因分析

“君子动口不动手”难倒法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研究所的心理专家徐岫茹分析,在家庭暴力中精神暴力发生频率非常高。她分析说,一些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中,顾忌“君子动口不动手”观念,觉得用拳脚相加这种暴力方式有失身份。还有的是丈夫掌握妇女的心理,知道从精神上折磨对方,更能从精神上使其“主动就范”,对自己俯首帖耳。

另外,随着家庭暴力现在在社会上愈演愈烈,很多妇女对拳脚上的暴力有了很大的维权意识,渐渐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如果拳脚相加,使对方身上留下伤痕,弄不好就要吃官司。于是,一些人就采用另一种更“高级”的冷暴力方式。由于家庭“冷暴力”具有反复性、隐藏性的特点,加上没有伤痕,不见鲜血,不能作伤情鉴定,即使闹到法庭上,法官也难以认定谁是过错方。

娘家帮助

多条妇女维权热线开通

目前,北京市已经开通了24小时妇女维权热线16803838,并且建立了19个妇女法律援助机构。在基层还建立了866个妇女维权工作站,设立了维权咨询热线185条。

中国的妇女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到自己的“娘家”寻求专门的法律服务和帮助。3月2日,全国妇联法律援助中心已经正式启动,全国妇联妇女维权热线“12338”和全国妇联反家暴热线“16838198”同时开通。

专家支招

坚持让丈夫感到你的爱

对于家庭冷暴力,专家为妇女们支了几招。

第一,夫妻双方不愿说话,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交流,比如发个短信、写封邮件。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写在纸上,把想与对方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如果家里有孩子,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话题逐步地产生交流,达到沟通的畅通。如果没有孩子,可以考虑两口之家增加一个新成员。

第三,如果有什么两人都不愿提的话题,可以先暂时不说。先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然后逐步地真诚地进行沟通。

第四,妻子在丈夫的眼中永远都是弱者,即使你再有能力,丈夫也有保护你的想法。去迎合他,每天要求他抱你10分钟,只要坚持,时间长了两个人的感情会大有改观。

第五,把家内冷色调的灯光换成暖色调的,在丈夫回家前将灯光调暗。回家后他会觉得非常温馨。

男性声音

丈夫也有维权要求

“其实不是所有的女性经受着这样的痛苦,有的男性也深受家庭冷暴力的痛苦。”吴先生说,他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经常是工作了一天后,特别希望能够和自己的妻子说上几句贴心的话,以缓解一天下来的工作压力。可是妻子却总是一副冷面孔。吴先生说:“男人有时候比女人脆弱,我的妻子不理我可能有她自己的想法。但是她如果不和我说话,我就会认为我是不是又有什么事情令她不满意了。这样很容易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中增加更大的压力。”

“妇女有三八节,可以找妇联诉苦,我找谁啊……”吴先生显得很无奈。记者 赵源 

■相关新闻

三成妇女受过家庭暴力

作为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让不少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深感忧虑。

“全国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我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不同程度家庭暴力的妇女已高达30%,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王维忠代表说,“这几年家庭暴力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

知识分子家庭多有冷暴力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社科院院长吴海鹰说:“现在知识分子家庭、干部家庭、高收入家庭等也都有家庭暴力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不和,长期不说话或很少说话,夫妻发生冲突时,恶语相加甚至威胁咒骂等等,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这也是一种家庭暴力,即精神冷暴力。”王维忠代表说。

调查发现,一般的家庭暴力大多发生在文化层次不高、经济条件不如意的家庭里,而精神暴力却频频出现在知识分子家庭。专家分析说,知识分子往往自尊心强、好面子,不善于宣泄和表达,但对感情和精神的要求却比一般人更加细致,“冷暴力”所造成的精神伤害也就更加突出。

反家庭暴力要尽快立法

正在参加“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呼吁尽快制定出台《反家庭暴力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据新华社

■名词解读

家庭暴力与冷暴力

按照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一方故意地利用力量、言辞或其他方式对他方进行身体和精神方面的伤害或虐待,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人身伤害、精神摧残、以暴力威胁、限制他人行动自由和性虐待等。

北京红枫妇女热线的创办人王行娟认为,家庭暴力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行为,除肢体暴力外,精神虐待、性虐待、限制人身自由和经济上的控制都是家庭暴力的范围。

家庭冷暴力就是暴力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拳脚相加、头破血流,另一种更有伤害力的隐性家庭精神“冷暴力”让许多妇女“痛在心里”。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女性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 
--------------------------------------------------------------------------------------------------------------------------------------------------
三大策略反家庭暴力  

--------------------------------------------------------------------------------
 
    ■法律介入■社会干预■从娃娃抓起

    今天是反对家庭暴力“16天运动”的第9天,记者发现,今年关于反家暴的大多数报道仍停留在呼吁社会关注、列举调查统计数字、描述家庭暴力案例等浅层次关注上,其实“家庭暴力”这一概念已经为大部分社会公众所认同,问题的关键是反对家庭暴力究竟应该从何入手,以达到消除家庭暴力的基本目的。

  法律介入是反家暴的必由之路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法律强有力的保障,家庭施暴者就会永远无所畏惧。目前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也就是说有大约9000万个家庭有或轻或重的暴力行为。面对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30%”,法律究竟过问了多少呢?

  探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法律介入反家庭暴力目前尚存在四大掣肘:

  一是相关适用法律欠缺,在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但没有界定“家庭暴力”的概念,对实施家庭暴力应承担的责任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也没规定赔偿标准,这使得法律介入反家暴缺乏可操作性。已有专家呼吁,应尽快建立家庭暴力案件由检察院公诉的法律制度,并设立专门的“家事法庭”。

  二是执法者和受暴者相关法律意识薄弱,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受害妇女并不想离婚,原因是对施暴的丈夫心存幻想,希望他们能改邪归正,有的家庭妇女因自己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只好与丈夫凑合着过。长春曾经发生过一起女性被男朋友殴打并脱光衣服示众的事,本来应该按侮辱罪处理他,可是该女性说是自己情愿,不同意处理其男朋友。这种没有原则,放纵罪恶的做法,势必助长施暴者的违法行为,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对方。同时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丈夫殴打妻子的案件,一般采用调解的方式,连司法人员也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三是家庭暴力取证难度较大,90%的家庭暴力不能被认定,主要原因就是取证难。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夫妻之间,没有第三人证明,即使当事人报警,但由于施暴者否认或报警时间延后,民事案件受害人得不到补偿,而刑事案件被视为证据不足退回补充侦查。武汉青山区检察院前不久依法提起公诉的一家庭暴力案一波三折,充分显示出家庭施暴者难以定罪的原因:受害人证词反复、取证难。在这个案件中,张某、李某两夫妻平时关系不太好,经常打架扯皮。1998年5月两人又为家庭琐事争吵起来。争吵中,张某飞起一脚将其妻李某脾脏踢破裂。案发两年,受害人李某才到派出所报案。李某说,她当时就想告老公,但终因念及家庭、年幼的孩子而打消了报案的念头。据李某说,她对丈夫是又爱又恨,如果不是他现在很少顾及家庭,是绝不会到法院的。就在检察院欲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时,李某以夫妻关系已缓和为由,向检方提出撤诉。

  四是法律执行难,从理论上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害妻子要求施暴的丈夫给予经济赔偿也是可行的,但由于没有离婚的夫妻对家庭财产是共同拥有的,因此,即使法院判决丈夫向妻子进行赔偿,其实际意义也不大。

  反家暴需要社会综合干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名婚姻法专家巫昌祯指出,防止家庭暴力必须综合治理,要全社会关注,一起出力。北京妇联权益部部长赵淑华认为,反对家庭暴力需要社会综合干预。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城镇居民从“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曾经帮助妇女解决家庭暴力等问题的“单位”逐渐失去了原有功能,新兴的社区开始承担家庭暴力这个棘手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进行预防家庭暴力的探索。山东、湖南等地创建了“零家庭暴力社区”活动,旨在整合社区资源,调动一切社会因素,构建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支持和服务体系;河南濮阳市成立了110反家庭暴力中心;南京开通了24小时“反家庭暴力专线”……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王凤仙认为,妇女并不是天生就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既然问题是在社会中产生的,就应该从社会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8个理由昭示反家暴须从娃娃抓起

  记者发现,今年一些反家暴研究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针对儿童的暴力上,“棍棒出孝子”、“家长打自己的孩子”这一长期被忽视的家庭暴力浮出水面。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青年学者卜卫首次以8个理由强调,反家暴必须“从娃娃抓起”。

  卜卫女士的8个理由是:

  1.针对儿童的暴力与针对妇女的暴力一样,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已有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挨过父母的打骂。

  2.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在社会文化中是被接受的或默认的。所谓的“不打不成器”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对管教儿童的看法。

  3.针对儿童的暴力受害者中有女童。在讨论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时,我们经常将女童遗漏掉,认为她们不是女性或妇女;在讨论儿童问题时,我们又经常忽略性别问题。事实表明,一些女童在家庭里不仅像男童一样遭受暴力之苦,还比男童更多地遭受性暴力。

  4.在家庭中男性对女性的暴力与家长对儿童的暴力非常相似,其根源都是西方哲学体系中的等级制度和强迫性权力。

  5.在发生了针对妇女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儿童是家庭暴力的见证人,这本身已经造成了对儿童的伤害;但同时,他们也可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施暴者包括他们的爸爸,也可能是妈妈,因为他们都比孩子更有“权力”。

  6.当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逐渐被视为公共力量应该干预的领域时,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还被看做是私事。

  7.当父母惩罚孩子的时候,父母使孩子相信,他们伤害孩子是因为他们爱孩子,所谓的“打是疼,骂是爱”。如果我们不反省并批评这种文化,日后的家庭暴力仍难以消除。

  8.最后一个理由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在儿童权利和儿童人权的框架内认识和干预针对儿童的暴力。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7条指明:“任何儿童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卜卫指出,本来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就是要反对这种强权关系,而不是反对男人。因此,关注针对儿童的暴力是反对这种强权关系结束家庭暴力运动的一部分,并会对儿童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套用一句话说,反对家庭暴力应该“从娃娃抓起”。
 
 

上一篇:男女婚恋观调查:"女追男、姐弟恋"颠覆传统观念 下一篇:谢德明:灰姑娘的故事对成人不具教育意义